过刊目录

  • 2018年, 2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10-25
      

  • 全选
    |
  • 李宏亮, 李星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社会对工程教育的新需求,在“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新工科建设研讨“三部曲”后,关于新工科建设的讨论热烈展开,如何在变化的新兴产业需求中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研究重点。现阶段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存在多元主体缺失、行为短期化、教育理念非系统性等现实困境。借助“PDCA循环”理论,将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工作流程重构,即: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创新教育体制机制;构筑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互动机制;以发现问题为导向,提高关键环节成效;以“PDCA循环”理念完善新工科创新教育体系。基于此,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是:以适应甚至领跑新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创新学科组织模式;以绩效为杠杆,不断激发新工科人才培养改革内生动力。

  • 杨利江, 陈晓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了构建科学、有效、可行且专业特色明显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经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认为:基于神经语言程序学(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简称NLP)的能力四层次理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主要分为“认知”“体验”“孵化”“转化”四个发展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应根据能力发展的这四个阶段实施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在各个教学阶段相应地采取问题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和项目小组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学科、专业特点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相互交融与渗透,从而提高创业的创新性,创新成果的实际转化率。
  • 张成堂, 毕守东, 王凯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学建模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提升高校大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思维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高等院校数学建模活动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方法实践等问题,分别从“基础-应用-创新”三个层次的分模块课程优化设置,在不同教学阶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完善,以及数学建模与校园组织活动交叉融合下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实践锻炼等方面,构建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多维度培养体系,以期达到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
  • 张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信息熵理论介定系统内部组态信息的缺乏程度及对不确定性事件概论的度量,将该理论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过程遇到的问题情况联系起来,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中遇到的6种问题情况中的信息量和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进行分析,得出横向分析下实际情境标准差从高到低依次是:眼界视野 > 社会环境 > 专业技术 > 创新意识 > 兴趣耐力 > 心理趋向,“眼界视野”问题情况理解相异程度最大;理论情境标准差从高到低依次是:专业技术 > 社会环境 > 兴趣耐力 > 创新意识 > 眼界视野 > 心理趋向,在相对稳定的分析环境中,“专业技术”问题情况分歧最大,“眼界视野”排名靠后。利用“大创”团队建设过程中搜集问题情况的信息量和分析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的表达结果,可以协助“大创”团队广泛进行“双创”活动,优化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一种融入国家发展“双创”升级版策略的有利举措。
  • 周苏湘, 董笑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以论文答辩为核心的硕士研究生答辩制度存在忽视各学位类别的价值定位、各专业学科的独特性以及受教育者获得公正评价权的问题,无法满足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需要。在精细化分工时代,研究高校硕士研究生答辩制度的现代转向对促进我国硕士教育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要实现高校硕士研究生答辩制度的现代转向,需在客观分析改革阻碍因素的基础上,借鉴域外国家地区的经验,采取循序渐进的改革路径,先在国内一流高校、一流学科进行试点,有限拓宽硕士研究生学位答辩方式,提供专业学位硕士多元答辩的空间。
  • 张丽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2016年,河北农业大学开始实行学生校长助理制度,两年多来,先后有57名学生走上学生校长助理的岗位,建言献策560余条,有效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民主化开展。实践证明,高校学生校长助理制度有利于保障高校“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使学生真正参与到高校教育资源配置、教学课程改革、授课质量评价、管理服务考核等工作中,从而切实推进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
  • 于路存, 杨香河, 王建忠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河北农业大学的就业状况和招生质量为对象,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就业情况对招生质量的影响,提出涉农专业和非涉农专业就业率对招生质量影响的差异。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就业率与招生质量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且发现涉农专业的就业率对招生质量的影响比非涉农专业更为显著。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针对非涉农专业要构建学科特色,提高毕业生质量,从而提高招生质量,形成良性循环;对于涉农学院要保持和加强学院优势,提高毕业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同时学校也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涉农专业的认可度。
  • 邓春景, 王晓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法律人才存在巨大缺口。为有效对接社会需求,针对地方农林院校法律教育产品的供给侧存在的问题,采用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地方农林院校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培养导向,目标定位于卓越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借鉴德国课程设置,探索合班授课单班研讨模式,将真实司法案例引入课堂,开设案例研讨课。改革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课上的参与度,强化实践教学,建立笔试、口试等多元化考核机制,多维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
  • 程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高层次的应用型文化产业管理和服务人才,这对当前高校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其所在地域文化资源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和互相促进的关系,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本地的优秀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师资建设、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毕业论文设计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出符合当前市场需要的应用型、实践型文化产业管理人才。文章通过典型案例研究,以安徽财经大学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为例,为这种融入途径提供一个较为成功的范本。
  • 常小燕, 李西灿, 李新举, 丛康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山东农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开展问卷调查,分析该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足。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人文素养、心理素质、独立工作能力的评价一般,对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外语能力评价普遍不高,为此,基于“土地管理学”与“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从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阐述如何进行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改革,以提高该校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课程教学改革对于提升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 郑谦, 吴玘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增加,管理类专业的课内实训教学活动不断强化。但在实践中,课内实训教学的质量评价标准仍是研究的薄弱点,亟待进一步完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结合访谈调研和文献分析,从课内实训的教学主体、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与评价3个方面入手,构建管理类专业课内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赋权。该研究有效促进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丰富与完善,并对其他实践教学活动的质量评价提供借鉴。
  • 李浩, 张秀花, 王会强, 孙铂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工科背景下的机械类基础课程体系构建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国外工科教育的研究现状、国内高校学者对新工科的研究和目前机械类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了新工科对机械类基础课程体系提出的客观要求;最后从构建课程体系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组织和课程评价4个方面进行阐述,并以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例进行了具体说明。
  • 李明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英语听力精品课程建设中,应以教学资源库优化听力精品课程、层层递进循环原则设计内容、课程讲解与音视频录音结合、以提升学生能力为标准建设听力精品课程。以教学适应性为前提,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为目的,以书网一体化形态为切入点编写立体化纸质教材融入到精品课程建设中。信息化时代下采用上述课程与教材建设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 吴晓蕾, 高洪波, 吕桂云, 李敬蕊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手段,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在“设施花卉栽培学”“无土栽培学”专业课教学中使用“超星学习通”APP指导学生进行移动学习,通过分析教学思路、实施效果,反思了教学中存在问题,并制订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使移动学习充分发挥辅助教学的优势,更好地为教学质量提高服务。
  • 罗士美, 谢玲英, 汪翠翠, 吴美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剖析“慕课”大规模、开放性和网络化特点,提示其蕴含的教育理念,以此设计“新一代网络教学平台”。分析平台总体架构和主要功能,构建“三位一体”平台应用体系,初步形成“四个一”实践应用成果:重塑了一个全员育人的生态系统,建设了一支教学优秀的师资队伍,建成了一批品质精良的在线课程,建立了一套人本高效的服务机制,有效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 方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媒体的技术应用,使得图像做为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地位日益凸显,包裹在这种媒介中的人们不自觉的以视觉化的方式把握世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渐被唤为“读图时代”。“读图时代”涵盖着大众审美转向和时代技术应用,改变着公众话语的内容、意义,文章分析了“读图时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求“读图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策。
  • 崔建超, 伊绯, 张海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科研究生是农业科技领域的后备力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提高农科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对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三农”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研究生群体构成比较复杂,思想状况和价值观念呈现不同性和多样性,加之农科研究生的行业特殊性,使得农科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为此,要重新把握新时代农科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第一任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从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导师作用、强化实践环节几个层面开展工作。
  • 赵磊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是优秀大学生的典型代表,文章以2005—2016年124名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为研究样本,从人口统计学、教育背景和先进事迹类别等方面探究优秀大学生的群体特征。结果显示:优秀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优秀大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良好的组织环境,优秀大学生具有优良的学业成绩,优秀大学生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推动优秀大学生培养的策略。
  • 张志胜, 崔执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渠道”、认识社会的“大课堂”。然而,一些大学生实践活动中存在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参与的心态功利化以及“盖章实践”现象渐增等问题,不仅降低了实践活动实效,还损害了自身的社会形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化”源于其自身认识不足、高校考核制度欠科学以及社会支持不足等因素。治理之道在于,既要充分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主观能动性,也要推动高校不断完善考核制度,还要提高社会的重视程度并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
  • 李珍, 刁钢, 赵慧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多元化和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顺应社会需求和用人机制的变化。依据大学生个体化差异进行精细化的学业分类管理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数据挖掘分析工具K-mean聚类分析方法,对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2016年新生入学成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学生自身特点不同,即便是总分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在单科成绩上并不均衡,建议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业特点,建立学生学业分类管理系统。
  • 郭金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同步建设的新时代下,高校立德树人尤为重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类的法律问题以及法律风险,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诸多的新任务和新挑战。为了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促进校园和谐,总结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提高法治意识,增强依法施教能力,使相关工作合情、合理、规范、合法,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 邢慧斌, 马晓, 刘冉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脱贫攻坚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教育精准扶贫则是有效途径和主要目的之一。本研究选取河北省集中连片特困区中保定、张家口和承德三市,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从空间角度系统分析了3市教育精准扶贫的空间差异,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河北省教育精准扶贫的模式。河北省集中连片特困区不同区域在教育精准扶贫的典型措施以及扶贫政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主要有全面改善和深度提升型、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型以及脱贫能力和动力提升型3种不同类型的教育精准扶贫模式。因此,河北省不同区域应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
  • 豆颖康, 贾立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思想,是我们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文化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有其深刻的生成逻辑,主要包括: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逻辑,需要从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历史延续、近代以来革命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加以把握;文化发展的理论逻辑,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近代苦难经历促成民族意识的辩证否定和文化建设思想的与时俱进三个角度加以认识;世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逻辑,需要认识到构建国际话语权、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
  • 韩嵩, 张宝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解决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的重大决策。乡村振兴中农民职业能力提升,需求地方高校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农村三次产业兴旺,需求地方高校支持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全面进步,需求地方高校提供专业人才支持。对此,结合辽宁省“十三五”时期地方高校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探索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即地方高校服务乡村特色产业的体系构建,服务乡村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服务乡村双创园区的集群发展,服务乡村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创收。
  • 林婉清, 邵丹, 杨惠, 孙道凯, 贺成成, 廖传景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急需了解当前农民工心理健康研究现状,以便为后期提高农民工心理健康提供数据支持。为了解我国农民工心理健康研究热点与趋势,使用Bicomb2.0和SPSS24.0软件对2005—2017年来源于知网期刊中的398篇有效文献首先实行关键词共词分析,其次实行聚类分析,再次实行多维尺度分析,最后描绘知识图谱。近12年我国农民工心理健康研究热点主要围绕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及影响因素、浙江省农民工心理冲突及对策、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女性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等4方面。未来需多关注影响农民工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加强针对农民工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且女性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应加强与外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