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编辑出版:河北农业大学期刊社
主  编:李彤
副 主 编:祝大勇 申端锋 尹士
     李砚忠 张菁(常务)
电话:0312-7526752,7521043
邮箱: xuebaojy@hebau.edu.cn
国际标准刊号:1008-6927
国内统一刊号:13-1431/C
邮发代号:18-183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  |  作者须知  |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  审稿须知

编辑中心

编辑审稿  |  主编审稿

推荐文章 更多
2024年, 2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3-28
  
  • 全选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韩广富, 谭富鸿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习近平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三农”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就出场逻辑而言,习近平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农业现代化思想与中国“三农”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时代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业强国建设百年探索经验的凝练和升华,是新发展阶段破解农业“规模不经济”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回应。就理论要旨而言,习近平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征程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战略定位、首要课题、根本出路和价值旨归等关键问题,在共性和个性、应然和实然的良性互动间立体地擘画出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理论和实践图景。就价值意蕴而言,习近平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农业现代化思想的拓展和创新,是立足“大国小农”国情、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实践指南,也为超越西方桎梏、探索世界农业现代化新模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陶磊, 雷涛, 许思致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和开辟的伟大道路。在此道路引领下,当前广大民族地区已经建构起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立场、社会分工、财富分配、劳动价值“四型样态”的基本理论共识对该道路进行解析可以发现:其一,用阶级立场样态共识可以证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其二,用社会分工样态共识可以证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始终围绕提高生产力这一核心;其三,用财富分配样态共识可以证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始终坚持公平正义原则分配财富;其四,用劳动价值样态共识可以证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始终通过劳动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以上4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共识在乡村振兴中的具体实践结果,共同证明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道路自信的存在,进而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有力证据。我们可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道路自信作为切入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为整面,以点带面,在全社会逐步营造起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浓郁氛围。

  • 经济管理
  • 经济管理
    魏丽莉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01年的双层经营体制和乡镇企业发展,2002—2011年集体经济分化调整,再到2012年至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股份合作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3个阶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同宏观经济形势、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取向、城乡关系调整须臾不分,同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变迁紧密相关,与合作经济发展相互补充、并行不悖。展望未来,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共同富裕依然任重道远,必须加大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和改革实践创新力度,努力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殊法人的新的实现形式和组织形式;强化镇域统筹,积极培育乡村两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体系。

  • 经济管理
    徐晓红, 赵云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构造城市层面的教育机会公平衡量指标,并结合中国流动人口动态调查以及相关城市特征数据,采用条件Logit模型探讨了教育机会公平如何影响劳动力的流动决策。研究发现,不同城市间教育机会公平的差异是影响劳动力流入地选择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劳动力倾向于流入教育机会公平程度高的城市,但这一偏好会随着城市落户门槛的提高而减弱。进一步分析表明,教育机会公平对劳动力的吸引作用存在明显的个体特征异质性,高教育水平、新生代、具有正规就业身份和已婚的劳动力群体更看重地区教育机会公平程度。文章结论对如何引导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优化地区人力资本配置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经济管理
    朱文韬, 栾敬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区域农业全产业链情报生态系统为区域农业全产业链的有效运转提供农资供应、农技服务、生产全过程监测与保障、农产品市场行情、农产品产销对接等情报服务,是区域农业全产业链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子系统。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区域农业全产业链情报生态系统的内涵作了界定,分析了由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等4个子系统构成的区域农业全产业链情报生态系统的嵌套结构,提出了区域农业全产业链情报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区域性、复杂性、共生性与协同演化性等多方面特征的情报生态协同体,并结合安徽皖垦集团案例作了深入分析。最后,解析了区域农业全产业链情报生态系统的全产业链各节点间的协同驱动、外层系统与中间系统间的协同驱动、情报聚合与输送、多维立体驱动和动态演化驱动等五大关键运行机制。

  • 经济管理
    崔悦, 陈永福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不断推进,世界及中国的马铃薯及其制品供求局势发生了重要转变。为进一步明确世界及中国马铃薯及其制品供求局势的变化特征,为其未来供求局势预测提供数据参考,采用几何平均等数据描述方法,对世界及中国马铃薯生产及需求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世界及中国马铃薯播种面积、产量及单产均呈增长态势,且中国马铃薯播种面积占比不断增大,已成为世界马铃薯产量最大的国家,但其单产水平始终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二,世界马铃薯及其制品国际贸易规模不断增大,马铃薯贸易占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比重较为稳定。第三,世界人均马铃薯消费量呈小幅下降趋势,但反弹增长趋势明显;中国国内马铃薯及其制品需求量不断增大,直接食用部分占比最大且持续增长,马铃薯需求不断增长,主粮化趋势凸显。因此,为适应马铃薯单产水平低与国内马铃薯消费需求刚性增长之间的矛盾,要在牢牢保障马铃薯播种面积同时增加马铃薯种植技术投入及优种培育。

  • 农村社会发展
  • 农村社会发展
    李砚忠, 李全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乡村治理数字化“主体—过程—要素—空间”的四维分析逻辑考察我国乡村数字化治理的实践历程,发现我国乡村治理数字化进程中存在着主体单一、过程单向、要素不均以及空间分割的四重困境,致使“数字官僚主义”“数字孤岛”“话语霸权”和“精英俘获”等现象凸显。因此,在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基础上,促进乡村数字治理过程的双向化,提升数字治理网络的能见度,加速治理要素在一体化空间中共享开放式流动,是乡村治理数字化由“单向管理”转向“多元治理”,由“点线相隔”转向“纲举目张”,由“条块分割”转向“全域协同”的实践所需,是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的优化路径。

  • 农村社会发展
    李海金, 刘珊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乡村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式乡村法治现代化实际上是乡村法治实现现代转型的过程。“结构—过程”分析范式为审视新时代乡村法治提供了研究依据,以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为样本,构建“要素解构—行动困境—结构重塑”分析框架,能够从静态和动态双层维度探究中国式乡村法治现代化的整体性特征与结构性矛盾。从结构上看,乡村法治是主体多元化、层次多重化、动力多维化、内容丰富化和形式多样化的统一,初步具备了现代法治的基本特征;从过程上看,乡村法治在实际行动中暴露出一系列困境,与现代化法治乡村的制度要求和治理目标存在差距,具体表现为主体权责界限模糊、内生动力不足、互动机制不畅、三治结合错位、治理效能偏低等。基于此,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从主体关系、组织架构、价值取向、功能作用、行为方式等方面重塑乡村法治的结构框架,推动中国式乡村法治现代化的适应性变革。

  • 农村社会发展
    李文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民族地区县级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是我国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治理体系五大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通过“修正型德尔菲法”、AHP法以及专家赋权法,最终确定了包括56项指标的民族地区县级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利用2022年桂黔7个县的数据,对民族地区县级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社会治理能力呈现XA县>CX市>LZ县>NM县>LP县>TZ县>HJ县,从障碍度看,社会治理方式要素和社会治理内容要素是2个最主要的障碍因素,障碍度平均值分别为22.59%、22.2%,社会治理资源要素障碍度较高,均值达到20.34%,社会治理主体要素和社会治理价值要素障碍度则较低,影响较小。建议民族地区县级政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建立上下有效互动的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党建引领县域社会治理体系;优化内部治理能力,拓展社会组织的基层服务能力。

  • 农村社会发展
    东波, 王宇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农村女性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本向度,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满足农村女性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农村女性全面自由的发展是农村女性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和价值旨归。农村女性物质脱贫后,其精神贫困并没有终结,而且相较于城市女性她们自觉意识欠缺,文化知识不足、闲暇生活单调、文化消费匮乏等,不仅是其返贫的主要诱因,而且成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极大阻力。增能理论下发现其形成机理不仅有农村女性自身的主体性障碍,也有源自农村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客体性障碍。通过“主体内驱+客体外推”双向赋能实践路径和包容性发展,让每个农村女性都能够获得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心理满足,达至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 一道路两精神
  • 一道路两精神
    张建鹏, 张旭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农业大学建校120年来,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精神和品格。它集中体现在“崇德、务实、求是”的校训之中,主要体现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甘于奉献的无私精神、爱国为民的使命精神。它以太行山道路和太行山精神、李保国精神为标志,凸显出了河北农业大学特有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