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1年, 2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10-20
      

  • 全选
    |
  • 田海舰 冯艳彬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经验,从“主体-制度-传播-技术”4个维度系统建构了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系统有方、高效科学、多元立体的网络治理体系,能有效抵御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网络渗透与侵蚀,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保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主导地位。
  • 张宁 赵金辉 国万忠 韩旭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京津冀在地理位置上有着天然的联系,地脉上的一统为三地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上的交流奠定了基础,三者一直关系密切,文脉同源。京津冀地区有几个资源集中、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组合,分别为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群、皇家文化遗产群落、宗教文化艺术脉络和红色文化脉络。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现代化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地区很难高质量完成,需要多种要素、多类产业、多个地区的高度融合、密切配合和共同推进。三地应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利用资源关联性强的特质,努力做到资源共享,构建多元化和满足国内外文化市场需要的特色文化产品体系。
  • 苗慧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产业集群和农村电商协同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对协同发展机理进行简要分析基础上,提炼出影响两者协同发展的8个潜在变量,对潜在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做出理论假设并构建相应的结构方程模型。经实证发现,农业产业集群和农村电商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潜在变量之间也有较强的路径依赖,农村电商市场成长潜力、农业产业集群支撑机构服务能力、农业产业集群效率是推动协同发展的3个最关键变量,应重点围绕推动农村电商市场成长、强化农业产业集群支撑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农业产业集群效率3个核心路径进行具体政策设计。
  • 吴智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经济下的多元市场需求及快速信息传播催生长尾经济效应。随着农村网络覆盖率的全面普及,我国农村电商市场长尾效应逐渐凸显,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然而农村电商物流需求分散,基础设施简陋,综合服务功能薄弱,供应链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成为制约长尾效应发展的瓶颈因素。C2F多对多原产地直供的农产品新型流通模式,在商流物流闭合循环中,通过电商长尾效应助推农村物流集约化发展。在农村产业集群化、物流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构建以农业流通领域为主体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三合一的农村现代电商物流体系,优化农村物流价值链增值效益。
  • 郭娅妮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我国29个省市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GMM估计和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对GTFP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且人工智能发展主要提升了绿色技术效率;人工智能对GTFP的影响存在基于研发投入的双重门槛效应;进一步采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得出,人工智能对处于高分位点处GTFP的促进作用更大。据此,提出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工智能领域研发投入、积极引导人工智能与优势产业的融合发展等对策,以此促进GTFP的增长。
  • 张博 曹子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民增收是一切农业工作的目标,而农民增收的关键之一在于家庭经营性收入的稳步提高。在分析甘肃省农民收入构成及其变动特征的基础上,选取2010—2019年农业生产经营的8项关键性指标,运用熵值法,对甘肃省农业生产经营结构与农民收入变化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甘肃省农业供给侧构成不断优化,中药材、蔬菜以及畜牧等特色产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甘肃省农业生产经营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模式初见成效。因此,提出坚持因地制宜,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推进甘肃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切实促进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 郭丽华 马蕴菲 王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财政科技投入对促进国家科技创新、引导资本流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水平进行分析。首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在测算河北省11地市2011—2018年全要素生产率动态变化的基础上,研究各地市财政科技投入的经济转化力度及差异;其次,采用广义估计模型(GMM)评估河北省财政科技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河北省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明显,石家庄、唐山等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衡水、承德等地区;财政科技投入对河北省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其中,石家庄影响效果最大。据此,提出引导资本流动、调整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结构、加强对财政科技投入的监管等相关建议,旨在提高河北省财政科技投入绩效水平,发挥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
  • 芦昊 刘国峰 王一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上市公司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远景目标的生力军,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是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与实现企业价值持续增值的均衡机制。以2015—2019年我国A股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内部控制影响企业价值增值直接效应和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影响企业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增值具有正向影响;内部控制能够提升农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农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影响价值增值过程中存在局部中介效应。提出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内部控制模式,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导向作用,构建以增加价值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等建议,以保障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履行社会责任水平,实现价值持续增值。
  • 向佐春 祝兰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乡村传统产业集群发展面临“锁定”困境,即总量增长而其质量、技术含量、经营模式等缺乏实质性发展。以广东江门小冈香产业集群为例,认为其“锁定”维度包括产品交易渠道锁定、企业经营模式锁定以及制香技艺低端锁定。在经济新业态下,可以通过完善香产品综合性平台建设,实现产销对接;推动公司制企业转型,建立香产品加工新生态;打造产业融合新业态,培育制香产业后备军;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具有合理结构的传统制香技艺传承人梯队等解锁路径,消除和预防锁定效应对乡村传统产业集群发展的负面影响。
  • 赵姗姗 王露爽 刘佳 卢秀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省是黄河流域重要棉花生产地之一,承担着棉花生产安全及分散棉花产业风险的重任,也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棉花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社会服务化作为一个评价整体,对棉花“五化”与区域经济的耦合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河北省棉花“五化”与区域经济各系统发展情况的综合评价指数存在明显的“剪刀差”现象,并有阶段性变化;河北省棉花“五化”与区域经济间耦合程度呈现上下波动特征,但大体保持良好耦合关系;耦合协调度走势与耦合度大体略同,但其协调等级变化更为明显;2009—2018年二者的耦合关系由濒临失调到初级协调再到中级协调状态,这表明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的协调效应越来越明显。因此,依据二者耦合关系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棉花生产“五化”与区域经济良性耦合发展。
  • 萧子扬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我国已经步入以解决标准更高、范围更广、成因更复杂的相对贫困问题为主要目标任务的常态化扶贫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贫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成为老一辈社会学家的共识,并围绕相对贫困问题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代表类型、形成机制和治理策略等内容形塑出一个独具特色的“古今论辩”格局,能够为我国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提供五大经验借鉴,即:溯源中国历史进程当中有关贫困治理的思想;及时厘清相对贫困的基本内涵、主要类型和重点群体;关注重大突发事件对相对贫困治理的影响和冲击;在相对贫困治理实践中强化社会调查研究的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工作参与相对贫困治理的程度。
  • 张岩 徐俊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新时期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两大重要决策部署,二者具有内在统一的理论逻辑、一脉相承的历史逻辑与交织融合的实践逻辑。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还存在一些现实性问题:如覆盖群体从特定性转向普遍性,空间范围从区域性转向全域性,工作目标从局部性转向全局性,任务时限从阶段性转向长期性,政策支持从特惠性转向普惠性等。因此,要做好二者的无缝对接,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发展体系,加强农村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着力提升贫困地区的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帮扶政策的优化调整,切实保证体制机制的有序衔接。
  • 邢慧斌 赵梓臣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村文化和旅游合作社是以文化和旅游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兼营其他产业的农村合作社组织,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在2020年和2021年两次对涞水县南峪旅游合作社进行调研并收集深入访谈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分析农村文旅合作社及其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关系,发现文旅合作社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但需要建立在一定发展基础上和有良好的内部结构,因为这对合作社发展质量和作用发挥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应优化与重构农村新型文旅合作社,分析其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关系,从完善合作社组织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加强利益相关主体的协同合作、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打造特色产业、提高相关新技术的应用程度等方面促进农村文旅合作社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 程烨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出现顺应我国农村的发展需求,能够弥补政府职能的缺陷,为农民提供一定公共服务保障,拓宽了农民利益表达的渠道,有利于提高农民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文献分析和资料研究等途径,在探索我国农村非政府组织基本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发现目前我国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中,存在组织定位模糊、组织结构混乱、人员素质不高、资金资源不足、监督机制滞后、缺乏合理认同等一系列的问题。中国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完善路径,应从规章定位、教育培训、资源渠道、法律法规、监督机制等5个方面出发,谋求我国农村非政府组织长期稳定的良好发展。
  • 张昕 钟玉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推动了学界对农民集体成员权的深入探讨,农民集体成员权制度的构建已成为法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现有立法缺失农民集体成员资格的认定标准,实践中各地采用的“户籍+不同要素”的一些标准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农民集体的特征决定了集体成员以在特定地域生产生活为外在表现形式,以土地基本生活保障为其本质特征,建议构建程序辅助规制的“生产生活+土地基本生活保障”的认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