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2年, 2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4-05
      

  • 全选
    |
  • 朱元臻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闽西工农银行作为我国红色股份制银行的鼻祖、闽西苏区的中央银行,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金融史的起点与人民共和国红色金融的源头。回溯闽西工农银行创建和发展的历史,考察其以红色贸易拉动苏区经济循环、以改善民生巩固新生政权和以节约储蓄塑造革命新风尚对重塑苏区经济结构的突出贡献,并通过案例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得到结论认为: 新时代我国经济金融治理现代化应加快健全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强化金融对老区振兴的有效推进,并提高防范化解经济风险的能力。
  • 乔孟涛 田雪梅 倪俊伟 刘冠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而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分为红色艺术文化、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4 种类型,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实效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首先可以在展现不断取得新成就、获得新胜利的红色文化中增添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其次可以在凝结共产党人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红色文化中增进对党的敬爱之情; 最后可以在彰显百年来不忘初心、艰辛探索的红色文化中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效用,以红色艺术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 以红色器物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染力; 以红色制度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 以红色精神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力。
  • 郭子雪 曹秀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低碳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低碳化发展的背景,以京津冀为研究对象,建立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多指标评价体系,构建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并引入耦合协调弹性系数作为分析关键影响因素的重要依据,对京津冀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京津冀地区的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仍处于中级耦合协调,还存在巨大的优化空间; 第三产业产值与碳排放量成为影响京津冀地区物流产业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区域间合作、提供产业支持政策等有助于促进京津冀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
  • 高雅罕 丘水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开展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评估,有助于检视流域生态补偿的实施效果,进而促进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3 个维度选取 16 个测度指标,构建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汀江流域为例,进行费用效益分析。结果表明: ( 1) 汀江流域生态补偿费效比为 1. 86,具有经济可行性,随着汀江流域生态补偿实施,综合效益持续上升。( 2) 汀江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增长速度逐年减缓,且生态效益相对于经济和社会效益而言更为显著。( 3) 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中存在教育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未来流域生态补偿的政策取向应注重适当延长补偿期限、逐步扩大补偿范围以及探索多元化补偿方式。
  • 朱金勋 高维新 温 馨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乡协同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归宿,是区域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关键。以广东沿海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涵盖经济、生态、空间和社会系统的城乡协同发展指标体系,定量测度了 2000 年、2008 年和 2019 年城乡协同度及空间差异,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灰色关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城乡协同系统内部联系程度、地域特征和动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广东沿海经济带城乡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港、产、城三级联动的发展新格局,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协同度较低的区域集中在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阳都市区。3 个时段城乡协同母系统与子系统协调和失调并存,子系统耦合协调程度差异明显,动力开发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凸显。为此广东沿海经济带应创新开放沿海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和陆海生态安全,优化生产空间,差异错位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就地实施城镇化,吸引城市人才、科技、资本、管理等要素流向乡村。支持汕头、湛江两市向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强化县乡两域经济,推动汕潮揭、湛茂阳同城化发展。
  • 冯梦金 孙雪峰 张成堂 王余灿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农超对接”背景下绿色农产品的研发及品牌策略,构建了由农业合作社、超市和政府组成的三级绿色供应链模型,对政府在采用不同补贴模式下的最优策略与最佳收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此阐明政府对不同主体财政补贴的作用,再结合数值算例分析政府补贴对农业合作社、超市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政府补贴消费者时农业合作社利润及社会福利最高; 当政府补贴农业合作社时,可以激励农业合作社进行农产品绿色研发,有效提升农产品绿色度。此外,提高消费者绿色偏好和品牌偏好可以增加供应链利润以及社会福利。
  • 汪烨 栾敬东 宋浩楠 李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必然选择。利用安徽省 220 户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 Binary Logit 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合作组织嵌入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合作组织嵌入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的调节效应分析发现,合作组织嵌入显著缓解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施用有机肥行为的约束效应。据此,从充分重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状、加快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组织等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李博薇 乔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 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下,以绿色金融为立足点,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研究。探究绿色金融助力产业结构升级的内部路径,丰富区域范围内绿色金融助力产业结构升级内容的实证研究成果,帮助理论界、政府和行业再次认识到绿色金融的重要性。借助中介效应模型,以河北省 2007—2019 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引入现代化水平、绿色观念深入程度、工业企业规模化水平等中介变量。研究发现: ①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绿色金融的发展对现代化水平、绿色观念深入程度、工业企业规模化水平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存在相应的中介效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③现代化水平的中介效应大于绿色观念深入程度和工业企业规模化水平。
  • 孙悦 项松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绿色发展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以绿色发展为论域,引入新内生发展理论,构建“资源 - 赋能 - 合作”理论分析框架,探索特色小镇绿色发展之路。研究发现: 当前特色小镇绿色发展存在资源约束凸显、产业同质化严重,体制机制不健全、赋能成效疲软,内外联动不顺畅、合作共享水平低下等突出问题。为加快推进特色小镇绿色发展,未来应立足区位优势,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的绿色发展之路; 做强产业链,夯实特色小镇绿色产业基础; 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特色小镇绿色发展的治理生态; 做深内外联动,构建特色小镇绿色发展的大格局。
  • 牛朝文 赵怀宇 盖宏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作协同是现代乡村风险治理的核心议题,以整体性治理为切入点实施应急协调控制是破解乡村风险治理碎片化的要义。目前,推进乡村风险整体性治理,仍存在短板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在治理主体方面,存在着治理主体多元下的协商合作、利益整合及集体行动困境; 在治理方式上,面临着国家运动式“入场”下应对策略的持续性衰弱及规则失效、乡村自治式“在场”下因应策略的资源瓶颈以及多元理性主体博弈下的公共性流失; 在治理能力上,需要应对制度、技术和话语困境的挑战。实现乡村风险整体性治理,需要以完善风险治理体系为根本点,将提升风险治理能力为着力点,将规范化建设作为关键点,最终推动乡村风险治理从“碎片化”走向“整体化”,实现现代乡村的善治。
  • 李鹏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污染是风险社会以及人类世的环境治理中呈现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加速流动的系统性问题。公众参与是土壤污染多元共治的主体之一,为研究公众参与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政策涵义、政策工具均质化程度以及政策工具集对公众参与的影响,通过对土壤污染治理政策文本进行质性分析,同时运用 AHP - 熵权耦合的评价方法对公众参与政策工具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自愿性、混合性和强制性工具随着政府干预程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公众参与自愿性工具优势显著。公众参与自愿性工具与强制性工具呈现高度负相关。亲环境行为、媒介接触、信息公开、风险感知和社会资本对公众参与行为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研究认为,应进一步优化公众参与的政策工具结构,公众以自主行动提升参与效能,同时健全风险社会视角下的土壤污染多主体共治体系。
  • 黄可扬 翁艺青 李洁 黄森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村社会、经济、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基础。以俞可平提出的治理体系现代化五大标准为理论基础,从制度化和规范化、法治、民主化、协调、效率 5 个维度设计了农村环境治理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建立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评价框架,借助 Super Decision 软件测算各项指标的对应权重。研究发现,效率是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首要评价维度,环境治理投入、环境治理产出、政府主体制度化和规范化、环境执法、环境民主决策、农民与外部的协调是影响五大评价维度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提高农村环境治理效率需要完善环境治理投入产出制度,转变治理职能,加强法治建设,扩大农民参与,以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
  • 张国磊 韦宇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内容就是理念引导,以劳动幸福作为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理念,明确了教育要育人幸福的价值指向。劳动幸福理念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构建“知识素养 + 技能素养”“科学素养 + 价值素养”“信息素养 + 创造素养”联动关系。基于此,为提升大学生以劳动创造幸福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应坚持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组织形式、社会外部环境和创新实践平台相统筹的实践进路,为培育具有创造幸福生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 李颖 豆颖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和根本使命,创新创业教育则应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实践各个环节,转化为师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自觉。深入剖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价值引领西化、价值判断物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等价值偏差问题,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具有“定盘星”“助推器”“精气神”等价值引领作用,厘清二者间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由情感认同到价值认同、由思想自觉到行为转化的内在机理,运用“三因”理念把握“事”与“化”、 “时”与“进”、“势”与“新”的辩证关系,为当前教育价值偏差问题开出以知促创、以行促创、以文促创的“对症药方”。
  • 刘娜 靖鲲鹏 吴敏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面向未来、以人为本”的创新 2. 0 时代的来临,高校在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创新思维深化高校双创教育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以“专创融合”为双创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以“定制化”为双创教育教学实践的新动力,提出了基于“专创融合”的双创教育定制化教学模式和实现路径。即搭建“专创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奠定定制化教学实现的基础; 建立“专创融合教学共同体”,提供定制化教学方案; 建立健全“专创融合定制化教学”的保障机制,激发各方参与定制化教学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