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2年, 2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2-09-28
      

  • 全选
    |
  • 李亚青 孙佳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李保国精神是在时代浪潮中形成的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前行的强大力量,将李保国精神融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爱国认知、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感、砥砺大学生强国之志,从而使其怀有“精忠报国”之心。李保国精神包含着期盼祖国人民脱贫致富的民族精神与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与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映射出鲜明的时代特点,承载着丰富的新时代爱国主义内涵。李保国精神融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进程,需兼顾好基本内容、群体对象、载体手段以及氛围营造4个方面。
  • 赵然 马翠花 闻竞 宋元元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李保国精神以李保国为承载主体,是李保国故事的理性升华,反映着一批李保国式共产党员和知识分子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它源自于李保国作为共产党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履行“为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而牺牲”承诺的高度自觉,形成和升华于李保国作为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有原则高度”的实践活动中,是新的先进生产力进行物质和精神生产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在人民群众中的价值反映,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着不竭动力。作为李保国精神的自觉传承者,我们有责任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李保国精神的持续性在场和创新性发展。
  • 张国政 彭丽 陈炜 唐文源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培育消费者公平贸易意识、激发消费者责任意识能够提升人民群众的消费扶贫意愿,促进扶贫农产品销售,有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构建拓展计划行为理论(ETPB),加入公平贸易意识、责任意识2个前因变量,运用结构方程实证检验消费扶贫意愿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在计划行为理论(TPB)模型中,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规范控制对消费扶贫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在拓展计划行为理论(ETPB)模型中,主观、感知行为控制对消费扶贫意愿仍然具有显著影响,公平贸易意识、责任意识对扶贫消费意愿具有显著直接影响,而态度作为内生变量对消费扶贫意愿则无显著影响。原因可能在于,消费者更多是因为扶贫农产品的道德属性(公平贸易意识和责任意识)而践行消费扶贫。但从长远看,仍需切实增强扶贫农产品的经济属性(态度),促进消费扶贫可持续发展。
  • 代砚春 孙美玲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数字资本主义阶段,形成了以数字技术、数字劳动和数字资本为标志的逻辑运行机制。数字资本与数字技术的现代合流构筑了数字平台,它是在物理空间之上构建的全新虚拟场域,改变了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在数字平台上,人们作为数字用户进行现代交往,其数字劳动成为全新的劳动形式,数字资本家通过占有和分配数字劳动产生的海量数据来监视和控制一般的数字用户,形成了数字寡头及数字工厂系统。数字资本主义通过对数字劳动的剩余价值的榨取实现数字资本的不断增殖。由此,数字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并未超越资本逻辑的盘剥模式,它成为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主题。
  • 李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近代农业科技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农业学校与农业系科在国内逐步建立起来,这些早期的涉农院校胼手砥足地探索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模式,推进农业科学研究事业,传播农业知识,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今天河北农业大学前身之一的河北省立农学院为例,在其悠久的办学过程中,为河北地区乃至中国的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对河北省立农学院出版的几种农学期刊的出版特征、内容与价值梳理,重新审视当时科学事业的发展过程,不仅是对河北农业大学百廿年来发展的回顾,亦对今天农业高校及其主办刊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022年河北农业大学历经两个甲子,迎来120年校庆,此文也是对其艰辛发展历程的一个很好纪念。
  • 张永凯 马富成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举措,也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选取黄河流域36个市(州)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2个子系统,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了2008—2019年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度由初级协调步入中级协调阶段,耦合度进入磨合状态。(2)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度空间关联性显著增强,耦合协调度动态演进并呈维持现有状态的稳定态势,向上提升具有较大难度,且中、高级协调区域存在“俱乐部收敛”态势,但收敛幅度整体较弱。从集聚度来看,中、上游地区主要为“L-L”集聚,下游地区为“H-H”集聚,且高值集聚区呈弱化趋势。(3)从流域来看,中游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度内部差异较大,但上、中、下游地区间协调度差距逐渐趋于收敛。(4)消费、产业、收入因素是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区域差异显著,中、上游地区主要受收入、消费推动,而下游地区除人口驱动作用不显著以外,其余驱动作用都较为明显。
  • 王莎莎 汪淳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中国一个中部省份的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实践案例,揭示社会组织与国家的关系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以法团主义和“社会中的国家”视角已很难全面地解释国家与社会组织出现的新的互动关系,这些互动关系包括主动嵌入、分级指导和长期引领。深入研究国家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出现的新变化,进而分析国家治理社会新机制背后的逻辑和思路,以及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应用和已发挥的作用,将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
  • 张廷海 苏胜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集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分析制造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方向和影响机制,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基于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制造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制造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会促进本地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而对相邻城市城镇化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社会消费对新型城镇化影响不显著,而科技创新和政府干预对新型城镇化均发挥抑制作用。因此,公共政策应从提高制造业集聚效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加大公共服务力度等方面入手,助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 史雯雯 王纪龙 敬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新型城镇化作为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外在变量,是否会对其起到推动作用?本文利用2011—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新型城镇化水平,采用SBM-ML指数法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引入控制变量并按照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分组,构建回归模型分析其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经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产生正向效应,对农业技术效率产业负向效应,总体上不利于农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组回归发现新型城镇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负向效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
  • 王思雨 薛凤蕊 栾晓伟 周亚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河北省阜平县传统农区与旅游开发区559户农民进行调研,在有限理性理论指导下,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影响脱贫山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研究表明:年龄与2个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均呈显著负相关,家庭非农劳动力占比、家庭纯收入均与2个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在传统农区,从事农业生产意愿、家庭农业劳动力占比、宅基地住房结构、是否为建档立卡户对该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在旅游开发区,除了共同影响因素外,性别、文化程度和人均宅基地面积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宅基地退出工作应因地制宜开展,满足农户差异化需求,并以合适手段降低农户对宅基地的投机性估值。
  • 陈凯达 陈开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高农业收入才能稳固农业这一基础性产业,而技术进步是促进农业收入的重要方式。通过建立经济模型研究发现,若技术进步提高农产品产量,种植经济作物能够增加农业收入;若技术进步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价格,种植粮食作物能够增加农业收入。运用协整分析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发现,技术进步促进了粮食作物的产量但没有提高其农业收入,提升了经济作物的价格并增加了其种植收入;技术进步的农业踏车假说存在于粮食作物,对于经济作物的解释效应不明显。据此,要提高农业收入,必须加大技术投入,发展绿色农业提升粮食作物质量,研发新品种的经济作物以提高产量。
  • 刘鹏凌 于梦情 黄精辉 尹路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麦是保障安徽省粮食安全的关键核心,提升单产水平是小麦增产的必然途径。梳理1949年以来安徽省小麦单产的发展历程与概况,分析良种在单产水平上的提升贡献,并对安徽省小麦单产与国内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安徽省小麦供给总量基本充足、小麦品种由稳产为主逐步向高产优质多抗转变、小麦需求向优质专用小麦转变。但存在小麦种植面积碎片化、多品种混种普遍、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不足、育种创新基础薄弱和小麦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提升安徽省小麦单产水平,推动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加强优质小麦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引导小麦集中连片种植、以需求为导向规范种植、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措施。
  • 黄敦平 王雨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2017)数据,结合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身份认同对小镇青年城市居留意愿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身份认同对小镇青年城市居留意愿呈现正向显著影响,身份认同水平越高的小镇青年其城市居留意愿越强。此外,小镇青年的个体因素和流动因素对居留意愿的影响显著:已婚小镇青年城市居留意愿更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小镇青年城市居留意愿越强;长时间流动、更多随迁家庭成员以及远距离流动均增加小镇青年城市居留意愿。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影响后,模型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身份认同通过社会参与和职业效应影响小镇青年城市居留意愿。基于此,提出加强小镇青年的身份认同意识,架构良好的社交网络,加强小镇青年的社会参与力度,稳步提升小镇青年的收入水平,缓解小镇青年城市住房压力等政策建议,逐步加快小镇青年城市化进程。
  • 聂蕊 刘伟 刘思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疆南疆四地州虽然消除了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的问题难以根除。通过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对南疆四地州进行相对贫困线的确立与贫困权重的划分,并对各县市的相对贫困程度与地区差异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南疆四地州相对贫困程度整体上呈明显减缓态势,且在区域内呈集中连片、空间上呈“西、北轻,东、南重”的特点,其中和田地区的贫困程度最深;多维贫困结构中经济与产业发展滞后是南疆四地州相对贫困的主要原因。为协同治理南疆四地州相对贫困问题,应扎实做好就业帮扶,促进脱贫群体稳定增收;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三大产业协调共进;强化政府职能,推进减贫精准高效治理。
  • 柳佳 宋金杰 张秦月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引致高校内涵式发展改革不断深化,为满足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愈发得到重视。因此,高校应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二级学院自主办学能力,积极优化高校内部资源配置。通过分析高校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设计出基于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下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树立学院财务预算管理理念、理清预算投入、完善学院财务预算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构建财务预算绩效信息化平台等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