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2年, 2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12-28
      

  • 全选
    |
  • 申书兴
    2022, 24(6): 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农业大学是我国开展高等农业教育最早的高校之一,开创了享誉全国的“太行山道路”,培育了“太行山精神”“李保国精神”。今年是河北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站在发展的新起点,我们既要回望来时路,牢记“普及新知、开启民智、振兴农务”的建校初心,又要一起向未来,践行“四个服务”,勇担立德树人时代使命,奋力加快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不断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农大力量。
  • 张立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道路两精神”既是对河北农业大学建校以来重视实践教学传统的继承,又是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农业大学的重要尝试。在“一道路两精神”教育体系改革历程的历史分析基础之上,围绕着教育的社会性、功能性和文化性对“一道路两精神”教育体系进行学理分析,进而细化“一道路两精神”教育体系的实践措施,能够较为清晰地展示农大教育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新时代以来,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总结好“一道路两精神”的教育改革经验,以先进的理论来指导未来的工作,能够更好地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 王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农业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以“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爱国为民”为主要内容的“太行山精神”和以“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李保国精神”,并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特色文化。“两种精神”育人的研究和实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益探索。
  • 客绍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深化拓展“太行山道路”、传承弘扬“太行山精神”“李保国精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深化师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太行山道路”引领的师资人才培育路径,引育并举、分类发展、多维评价的师资人才发展格局和价值引领、精神涵养的师德建设特色。教师先进典型不断涌现,高层次人才数量不断增加,师资结构持续优化,为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 赵邦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农业大学坚持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开创了享誉全国的“太行山道路”,培育形成了“太行山精神”和“李保国精神”,探索出了一条地方农业院校实现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探讨科教兴农之路服务成效的基础上,面向新时代,提出科教兴农之路要坚持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发展有效结合、坚持多专业跨学科联合、坚持校政企农“四方联手”,构建集产业链、学科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五链合一”的转化服务平台,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支撑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
  • 张庆松;武艳艳;王金峰;蒋洪甫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道路两精神”是河北农业大学长期办学实践的理论升华,是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大学精神。深入分析建校百廿的发展历程和办学实践,提出“一道路两精神”的“三起源四阶段”,即“一道路两精神”来源于培养农业人才的育人初心、服务“三农”的历史使命、一脉相承的大学文化,经历了建校初期孕育、新中国成立后萌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进入新时代拓展等4个阶段。系统梳理特色大学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渊源,对于传承和弘扬大学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王志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新工科”“新林科”应运而生,国内各类涉林院校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林业教育面对林草业新的发展定位与任务,服务对象从“一对一”到“一对多”转型大背景下,依然面临巨大挑战,改革任务任重道远。为此,我国林业教育必须借鉴国际社会林业教育发展经验,涉林高等院校、林业行业部门和政府应协同发力,顺应行业需求,明确发展定位,优化学科结构,改革人才评价取向,激发内生动力,搭建合作平台,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营造“三全育人”环境,建立具有行业特点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和多部门合作破解林业人才就业瓶颈,尽快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林草业持续健康发展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爱国情怀、创新意识、与时俱进的专业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 安长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林业建设作为农村地区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产业,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为例,基于林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间的密切联系,总结塞罕坝林场60年来林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剖析其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所具有的社会、生态、经济、资源等多重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其成功经验,就如何推进林业改革、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了实现途径及相关策略,以期为我国林业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 高一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近年来,河北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为加快农村要素领域改革,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做好“五个激活”和“一个守住”,即:激活三类产权、激活三类资源、激活三种功能、激活三个机制、激活三种组织;守住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守住耕地、守住农民利益这三条底线,以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赵国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望都作为河北省农业特色产业起步早、发展好的辣椒之乡,借助资源禀赋优势、政府扶持作用、融合发展路径、科学技术支撑和文化影响效应,培育了众多的市场主体,打造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拓展了广阔的销售市场,形成了鲜明的区域特色,但原料保障能力、产业配套水平、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龙头实力、企业品牌意识仍有待提高。为推动望都乃至全省特色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应精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强力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坚持集聚融合发展路径,着力打造行业领军企业,广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注重科技支撑创新引领,加强产业文化推广。
  • 路战远;侯智惠;王建国;陈立宇;韩淑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内蒙古“要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在此背景下,对内蒙古1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牧业产业及其科技支撑情况开展调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十三五”以来,内蒙古科技支撑农牧业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与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与先进省区相比,还存在政府部门和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创新人才短缺,科技支撑能力较弱等突出问题。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农牧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增强企业创新活力,促进农牧业产业提质升级,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 王慧军;张云;李顺国;刘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谷子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哺育作物,围绕谷子的种植、食用等而形成的粟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标志。技术进步、需求潜力、生态环境约束和政策保障,决定了“小”谷子能够做成“大”产业。实现谷子产业高质量发展,应从传统粟文化的挖掘与宣传入手,融入谷子起源文化、种质资源文化、农具文化、饮食文化、精神文化、生态文化,通过文化引领促进谷子名优稀特品种的培育和产品精深加工,通过食育运动培育和扩大小米食品的消费需求,通过原产地域保护、会展节庆、文化营销等活动,提升品牌形象,提高谷子产品附加值。
  • 王宏伟;张静;贾扬帆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乡村振兴是我国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目前现代化农村建设还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创新驱动不足等问题,积极发挥技术创新的作用,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在系统地分析了技术创新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发现目前我国技术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存在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不足且结构不合理、农村技术创新供给低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不足、农村科技人才缺乏、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滞后和农村数字化转型存在短板等突出问题,就此提出了保障技术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实施和政策建议。
  • 任常青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农村改革以来,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得益于把赋权农民贯穿于农村改革全过程,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实施城乡融合发展,依靠科技推动现代化以及乡村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扩展。同时,农业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城乡二元结构固化,土地制度改革成果的运用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等仍面临挑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破除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认识误区,把农业农村现代化置于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统筹考虑,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现代化的规律,真正让农民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角和受益者。
  • 王秀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也进入了新时期。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既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方针,又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安排。但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仍面临着农业发展动力不足、农业产业融合程度较低、农业发展约束不断增多、农户等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能力普遍偏弱等新形势与挑战。因此,厘清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及现实基本逻辑,从健全现代财政支农政策体系、提高农业金融深化程度、优化农业农村产业政策、建立更为完善的区域政策等方面探索其发展的可行路径,既符合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方针,又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 陈雪原;孔祥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尽管在政策领域持续多年地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进程,但实践中仍然不具备完整的市场主体地位,这一“市场化悖论”的化解需要深刻揭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本性。博展股份合作社(东升科技园)由于不能满足股权穿透性导致下属企业加速器公司登陆新三板受阻,而如果扩展集体股权权能以满足股权穿透性,又违背了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不可分割性。为此,在2015年启动了该股份合作社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通过该案例可以发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保持自身基本特征的同时融入市场经济,完成准市场主体的市场化重构,需要迈过“四道坎”:(1)身份界定到位——组织性质问题,博展股份社的社区性和公有制属性决定组织的社会属性,需通过下设股权开放的公司,实现市场化经营管理。(2)资产布局到位——经营体制问题,推进总社与分社分开,产权方与经营方分开,总公司、专业公司与市场化公司分开,重资产与轻资产分开。(3)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到位——有效运行问题,主要理顺博展股份社的内外部关系。(4)政策到位——制度环境问题,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因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的资产划转,不应纳入土地增值税征收范围。
  • 李东尧;张少敬;荀亮彬;田洪涛;王志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省唐县历史悠久,林果资源十分丰富。唐县丹朱城·云水间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根据唐县农业产业的生态、区位优势和发展需求,以葡萄和苹果两大产业为主导产业,结合河北农业大学在科技、教育、人才方面的优势,以及保定泽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产业示范带动作用,建立了葡萄和苹果全产业链技术研发及创新、试验示范、成果展示、技术交流、人才培训的平台,打造了国内首个中法合资田园综合体,直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 赵增锋;范坤环;郭立华;岳红霞;郎立云;李文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隆尧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地处冀南平原区腹地,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河北地坤农业创新驿站地处隆尧县小孟村,以河北地坤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为建设主体,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农业创新驿站以科技为支撑,围绕大棚瓜果做文章,以“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户”的方式,形成了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了“五统一分”的经营模式,实施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 刘观忠;赵国先;冯志华;郝艳霜;马永辉;靳菁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府、企业、高校和农民四方联手是构建农业创新驿站的创新模式。易县永合农业创新驿站是以易县永合养鸡场为建设主体,以“蛋鸡健康高效养殖”为主导产业,以河北农业大学等专家为技术依托,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的蛋鸡养殖技术研发及创新、试验示范、成果展示、技术交流和人才培训平台。它以“产学研”合作模式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解决驿站及当地产业发展难题和制约瓶颈,助力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为驿站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参考。